「找補」意思是什麼?預售屋找補是用坪數計算嗎?今天貸款通就來為大家整理「找補」必看懶人包!找補價金如何計算?找補原則有哪些?找補並不是單純計算落差坪數多退少補而已!
假如您遭遇預售屋找補的狀況,千萬別錯過這篇啦!
「找補」意思是什麼?
預售屋在販售的時候,購屋人是無法看到實際房子成品的,且自簽約到交屋的歷程動輒二到五年以上,預售屋在交屋時也就經常發生「房屋實際坪數與合約有落差」的狀況發生。
在這種時候,就必須進行預售屋「找補」的動作。
而找補這件事,無論是「簽約坪數多於實際坪數」或是「實際坪數多於簽約坪數」,建商和購屋者都同樣得因為這個或多或少的坪數落差,進行價金補償喔!這個補償的行為,就是所謂的「找補」。
「找補」原則為何?
如果預售屋的坪數有落差產生,找補的相關法規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中都有詳細的規定喔!
主建物或本房屋坪數總面積如果存在誤差,依照不同狀況,買賣雙方應進行找補:
- 若「交屋坪數<簽約坪數」(屋主虧):建商需針對落差坪數「全數」找補,無上限。
- 若「交屋坪數>合約坪數」(建商虧):消費者進行找補,最多以「 2%」 為限。
延伸閱讀:<預售屋驗屋&客變交屋必看!預售屋交屋6大重點避坑不踩雷!>
「找補」坪數&價金如何計算?
進入到找補的環節,有許多消費者以為找補的價金是以當初購買時的「每坪價格」來計算,其實不是這樣計算的喔!
找補的坪數計算需要將「土地、建物、公設、共有部份」等四個部份分開計算(扣除車位價金及面積),並於交屋時無息計算找補喔!且實際進行找補的部份只會有「建物」的坪數落差,金額相差頗多!
舉例一、「交屋坪數<簽約坪數」,建商進行找補:
- 小明兩年前以總價 1,000 萬購買了一間 40 坪的預售屋(一坪 25 萬)。
- 契約書上標記:土地持份 4 坪/建物持份 40 坪/土地價款 600 萬/建物價款 400 萬。
小明於交屋時發現他所購買的此間房子,實際上僅有 38 坪,和合約書上所登記的坪數落差為 2 坪。根據找補規定,建商應針對此坪數落差進行找補。
土地和建物的款項需分開計算,且依合約中標記,建物每坪單價為 400 ÷ 40=10 萬/坪,因此建商需找補返還「 2 坪 x 10 萬=20 萬元」。
舉例二、「交屋坪數>合約坪數」,購屋者進行找補:
若今天小明交屋時,發現房屋的坪數比當初簽約時多出了 3 坪,而消費者找補的上限為 2%,依照當初簽約時的每坪單價 10 萬來計算,則「10萬 x 3 坪 x 2%」=6,000,是故小明僅需找補六千元於廠商即可。
找補注意事項
坪數誤差超過 3%,可主張解約!
以第一個例子而言,坪數缺少 2 坪,這個落差已達當初合約上所計載的建物總坪數之 5%,其實已超過法規規定的 3%,屋主是可以要求建商解約的。
購買預售屋的絕大部分消費者幾乎都是初次買房,對於找補的相關法律規範相當陌生,有許多建商會使用文字技巧或者各種話術來鑽漏洞!
貸款通在這裡建議所有消費者於簽署《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時,一定要把握 5 天的合約審閱期,仔仔細細審閱合約,降低預售屋風險!
找補QA
若「交屋坪數<簽約坪數」(屋主虧):建商需針對落差坪數「全數」找補,無上限。
若「交屋坪數>合約坪數」(建商虧):消費者進行找補,最多以「 2%」 為限。
建議所有消費者於簽署《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時,一定要把握 5 天的合約審閱期,仔仔細細審閱合約,降低預售屋風險!
以上就是貸款通為大家整理的「找補」懶人包總整理!還是希望大家盡量都不要動到找補的環節,能夠輕鬆迅速入住心家喔!
延伸閱讀:
注意:合法的貸款公司在撥款前是不會跟你收取任何費用的。合法的貸款公司在對保前是不會需要你的身分證證件的也不需提供存摺培養進出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