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房屋權狀,計算坪數,算出 公設比 ?什麼是大公、小公?對於房屋貸款有影響嗎?建議您買屋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留意,以免影響了房屋貸款的利率和可貸金額。
「你的坪數,不是你的坪數?」
許多朋友在辦理房貸的時候,才發現,有許多銀行,是不把「公設」算在房屋坪數之內的。
以致於有些朋友,明明買了權狀20坪的小宅,但是扣除公設之後,只剩不到12坪,竟然被銀行認定是「套房」,貸款變得很困難,甚至被某些銀行婉拒。
所以,既然買了房子,一定要先學會看懂權狀,才會知道到底哪些坪數才是「你的坪數」。
延伸閱讀:<9個步驟完成線上調閱謄本!>
建物權狀,要看哪些重點?

但是,權狀並不是那麼容易看懂。
首先,建物權狀的面積,是用「平方公尺」計算的,而不是用「坪」作為單位。
所以首先就要換算,將「平方公尺」乘以0.3025,就是台灣的「坪」。
接下來,要找到「總面積」,這代表了房屋(不包含附屬建物)的面積。
緊接著,列在建物面積下方的,就是「附屬建物」,例如陽台的面積,這是屬於您自己的使用範圍。
權狀的最下方,還會列出「共用部分」的「權利範圍」。這就是俗稱的「公設面積」。
權狀上的公設面積,會列出整個大樓或整個社區的公設「總坪數」,再列出您的「權利範圍」,例如:500平方公尺的1000分之40。所以,您持有的公設,算出來就是20平方公尺。
延伸閱讀<買賣房子有「一生一屋」或「一生一次」的土地增值稅優惠,分別是什麼?>
什麼是「大公」、「小公」?

事實上,我們在權狀上,並不會看到「公設」、或是「大公」、「小公」的字樣,這些都算是約定俗成的名詞。
至於「大公」和「小公」,又要怎麼區分呢?
第一, 所謂的「大公」,指的是「整個社區」都會用到的公共空間。
例如,假設您的社區是由4棟大樓組成,那麼,全社區共用的大廳、中庭花園、警衛室、游泳池、兒童遊戲場、樓梯間、水電設備機房…,這些就是「大公」。
第二,「小公」指的就是「只有一部份人用得到」的公共空間。
例如,您住在「A棟」,那麼,A棟的電梯間、樓梯間、走道,以及頂樓的空中花園,就是由A棟的住戶共同持份,這些公設就屬於「小公」。
公設比,自己算!
至於,「公設比」怎麼算?
按照內政部的規定,公設比就是指「指「建物權狀中共同使用部分的持分坪數╱建物總坪數」
例如,在您的房屋權狀上,公設的持份面積是20平方公尺。而您自己的房屋總面積是80平方公尺。
這時,用20÷80×100%,就會得到25%,這就是您的房子的公設比。
40年前的都會區住宅,是以四、五層樓的公寓為主流,這些老公寓,並不是沒有公設,而是公設比非常低,大約只有5~12%左右。
後來出現比較多的「電梯華廈」,公設比就提高到大約15%~18%。
到了近幾年興建的社區,大多會以各種舒適便利的公共設施來吸引買家,因此公設比常常超過30%以上。
「公設比」也會影響房貸?
要注意的是,有時候,「公設比」的確會影響房屋貸款。
辦理房貸的時候,不同銀行對於坪數的認定標準也不一樣。有的銀行直接看房屋權狀上的登記坪數,但是要扣掉停車位坪數。有的銀行則會再扣掉公設坪數,只看「室內面積」。
例如,有些銀行就認定,扣掉停車位與公設之後的「室內面積」,如果小於15坪(49.59平方公尺),就算是「套房」,在貸款審核上會更嚴格,貸款成數會比較低。
因此,建議您買屋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留意,以免影響了房屋貸款的利率和可貸金額。
公設比Q&A
公設比低的建案,可能是該建案刪減了一些像是游泳池、健身房、交誼廳…等娛樂性質的設施,而且低公設比不代表使用面積大,購買之前須做好功課準備,在來決定是否選擇該建案。
若共有部分包含的車位屬於私人所有,而非社區共有,則公設比計算時必需扣除該車位面積。因此,一般公設比的計算公式就是:共有部分(扣除車位面積)/【主建物+附屬建物+共有部分(扣除車位面積)】=公設比。
高公設比的建案會蓋得比較完整,除了有常見的健身房,甚至有游泳池,視聽室,消費者比較可以享受較完善的生活機能,而且有夠多住戶共同分攤管理費。
延伸閱讀:
- <建坪、地坪意思比較!帶你認識權狀坪數、實際坪數計算方式!>
- <【房屋鑑價】銀行鑑價流程、項目費用懶人包!房貸貸多少全看這5點!>
- <房屋土地所有權狀遺失如何申請補發?沒有權狀可以辦貸款或買賣過戶嗎?>
以上是建物公設標示有大公、小公的意思是?如何看懂權狀,計算坪數及公設比!的介紹,如有其他想要了解的歡迎來電免費諮詢或填寫線上表單由專人為您服務!
注意:合法的貸款公司在撥款前是不會跟你收取任何費用的。合法的貸款公司在對保前是不會需要你的身分證證件的也不需提供存摺培養進出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