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遏止炒房,修正了《平均地權條例》並通過,對預售屋市場無疑投下一枚震撼彈,本篇首先說明《平均地權條例》是什麼?接著針對修法後的 5 大重點與 4 大影響進行解說,讓大家都能快速了解 平均地權條例與修法的原委!
《平均地權條例》是什麼?
只要提到《平均地權條例》就會知道一定是與打房有關,最初是在 1954 年施行,目的是為了遏止土地的投機壟斷,為了穩定土地與房屋價格,便以此特別法規定地價、照價徵收、照價收買、帳價歸公等原則,施行此法至今已將近 70 年,歷經過數次修法。
而 2022 年 12 月再次初審通過修正草案,被譽為是打房最有力的一拳,主要是由於 2020 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導致許多熱錢流入房市,房價急速飆升已經超越過去漲幅,不合理的高房價與人民的呼聲也迫使政府正視炒房問題,終於在 2022 年重新提出修正《平均地權條例》並於 2023 年 1 月 10 日三讀通過。
《平均地權條例》最新修法重點?

這裡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2023 即將實施最新修正後的《平均地權條例》有哪些重點改變吧!
1、限制預售屋及新屋換約轉售
這次修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限制了預售屋與新建成屋的換約轉售。預售屋因為需等待建築工期,需要的資金成本相對較少,一直以來都是最受投資客青睞的物件,而投資客通常都是透過簽約的「紅單」進行加價轉讓,像是新竹地區「紅單 +300 萬」都是基本行情價了。
而新制上路,針對這個現象提出:
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買受人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經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建商也不得同意或協助契約讓與或轉售,違規者均可按戶棟處罰50萬至300萬元。
對於轉讓對象的限制,可以有效減少拉抬價格的客戶,如今已出現投資客「逃命潮」,平轉甚至降轉的物件也紛紛出現,可說是打炒房最有力的一記重拳。
延伸閱讀:
2、炒作行為最高可裁罰 5,000 萬
其次,根據行政院新聞稿指出,將重罰炒作行為。明確規範出若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利用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或是以其他影響不動產交易價格或秩序的操縱行為進行炒作,都可按交易戶(棟、筆)數處罰 100 萬至 5,000 萬元,經限期改正但未改正者,可連續處罰。
➜【小知識】炒作行為有哪些?
- 電子通訊等散布不實資訊,影響不動產交易價格。
- 與他人通謀或虛偽交易,營造不動產市場活絡假象。
- 自行或以他人名義,連續買入或加價轉售不動產,且明顯影響市場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
3、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民眾對於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行為,可檢具證據向縣市政府檢舉,如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金額作為獎金。
4、管制私法人購屋
增訂私法人購買住宅用房屋許可制規定。私法人在買受住宅時,應檢具「使用計畫書」,並需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且同時限制私法人取得房屋後,於 5 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預告登記。
私法人是依照私法上(如:民法、公司法)規定所成立的法人組織。
私法人又可依據設立的基礎分為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
- 社團法人以「人」為設立的基礎,例如:公司、商會⋯⋯等等。
- 財團法人則是以「資金」為成立基礎,也就是以管理、使用該筆資金為目的而設立的法人團體,例如:基金會、私立學校⋯⋯等等。
5、解約申報登錄
預售屋買賣契約若有解約情形,建商應於 30 日內申報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 3 萬至 15 萬元。
《平均地權條例》會帶來哪些影響?

1、預售屋市場衰退
如同前段所述,新修正案施行後,預期預售屋將因換約、轉售的限制而縮小投資市場,成屋市場將會升溫。而投資族群的持有週期將會變長,將改變標的為中古屋,且可以預期屋主將以長期置產的方式持有房屋土地等不動產。
2、中小型建商受創
由於預售屋市場遭到衝擊,連帶使得建商在施工期間無法順利回收資金,導致資本額較少的中小型建商逐漸淡出預售屋市場。
以上就是貸款通為大家所整理的《平均地權條例》 2023 最新修正法案重點懶人包,《平均地權條例》的施行目的是為了遏制不動產的市場炒作,期望新修法施行後,房價可以回到合理的位置、人人有房住。
延伸閱讀:
注意:合法的貸款公司在撥款前是不會跟你收取任何費用的。合法的貸款公司在對保前是不會需要你的身分證證件的也不需提供存摺培養進出記錄的。